那里是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的一块南北长、东西窄的近似长方形的地带。那里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椰榄树,棕榈树随处可见。那里的人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喜欢弄花莳草。即使在冬季,也到处可见红花绿叶。每年圣诞节,他们烤制曾得到王后伊沙白尔赞赏过的18英寸的面包分给大家。他们爱看只供观赏的斗牛,爱唱最能表现其落寂感受的传统乐曲法度(FADO),特殊的吉他乐声和着独唱者悠远的唱腔,空灵动人。
那里便是葡萄牙,一个历史悠远,富饶美丽的国家。
历史上的葡萄牙曾经一度风光无限,作为16世纪世界海上霸主,它曾在非洲、南美和亚洲等地建立了庞大的殖民网,其中就包括中国的澳门。时至今日,昔日的光辉风消云去,历史的陈迹斑驳陆离。在今天,人均GDP1万2千欧元的葡萄牙,在欧盟成员国当中属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葡萄牙现有人口1千多万,另有500万人在海外谋生,在法国就有1百多万葡萄牙人。葡萄牙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很低,大约有50万人,主要来自佛得角、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地。华侨华人只有1万人左右,大多是在近20年来到葡萄牙,其中祖籍浙江的占到85%以上,其他是一些来自山东、广东和福建等地的华人。
日前,记者有机会来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作实地采访,虽然短短3天时间,但对于当地社会,对于生活发展在当地社会的华人有了更切实的了解和体会。
喜庆热闹的华人婚礼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因坐落于7个山丘之上,故有“七丘城”之称,是葡萄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周边点缀着别墅、村舍、葡萄园、花园、公园和林地,一派明媚多姿的南国风光。
11月12日,在里斯本市中心的一家中餐厅里,洋溢着十分熟悉的热闹喜庆气氛,在大厅一侧“郭梁联姻,永结同心”的红色条幅前面,一对风华正茂的华裔新人正在向在座的数百位嘉宾一一敬酒,这里既有他们的亲朋挚友,也有当地的侨领、华商和使馆官员代表,人们用熟悉的国语和家乡话说出“百年好合”来表达对一对新人的最美好的祝福。
新郎郭建飞是葡萄牙第二代华人子弟,在葡萄牙长大,并接受当地的高等教育。为了不让他忘记中国的根,父亲把他送到中国学习汉语。令父亲感到非常欣慰和惊喜的是,儿子在北京华文学院学习了9个月,不但汉语水平有很大提高,增强了他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并把她娶到葡萄牙来。她就是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同班同学,同为华裔子弟的梁佳丽。经过北京9个月的朝夕相处,共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使两个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华裔年轻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找到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知音,有缘结成终身伴侣。
新郎的父亲郭永辉是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的会长,1979年从浙江温州来到葡萄牙,当时中葡两国刚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我是第一个拿着中国私人护照来到葡萄牙的人”,郭永辉感慨道。当年葡萄牙几个华人可以数得出来,最早的几位还是50年代来的。
初来乍到葡萄牙,郭永辉首先在南部开办了第一家中餐馆。当地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逢旅游旺季,到处都是来自英国、德国和荷兰的“寻找阳光”的游客,他的中餐馆的生意因而十分红火。以后,郭永辉又在当地开办了另外4家中餐馆。直到今天,他开的那家一千多平米的“龙门”餐馆,仍是当地最大的中餐馆。
兴旺发达的华人经贸
葡萄牙政府先后于1993年、1996年和2001年实施过三次大赦。借着这些机会,大量的浙江青田、瑞安人来到葡萄牙。其中一部分人在身份合法化之后,离开葡萄牙转去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谋生。然而绝大部分人鉴于葡萄牙社会治安良好,又是移民输出国,因此政府和民间对外来移民比较友善,几乎从未发生过搜捕非法移民的事情,所以最终还是选择留在葡萄牙谋求发展。他们在葡萄牙中部、南部和北部开了许多中餐馆,尤以100万人口的首都里斯本的中餐馆最多。最高峰时,全葡萄牙的中餐馆数量达到了500多家。
据一位开餐馆的老板介绍说,在葡萄牙的中餐馆普遍规模比较小,大多数在100个座位以下,只有少数几家餐馆能够达到200座左右。一般餐馆服务员的税后工资大约为600欧元,大厨通常在1000欧元上下(葡萄牙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为税后400多欧元)。葡萄牙中餐馆的消费价格比较低,只相当于巴黎中餐价格的一半左右。但开中餐馆的费用(包括房租)和税收都较低,所以,一个规模不太大的餐馆,如果日营业额能在800欧元左右,收入便很可观。
然而,随着中餐馆数量的急剧增加,竞争越发激烈,餐馆生意开始变得艰难。加之葡萄牙经济不景气和欧元带来的涨价等因素,又赶上去年中国发生的“非典”,现在葡萄牙的中餐业相对进入低谷,开始有一些中餐馆被迫关门,转做其他行业。也有些中餐馆改作日餐,经营轮转寿司和铁板烧,生意还很不错。另有些人加入到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服装百货批发零售生意当中,效益也很可观。
在一位华商的带领下,记者实地参观了位于里斯本市中心的两栋商业大厦。还没等进门,就看到有许多华人在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地上下货物,看来生意很是红火。据介绍,这两栋大厦内共有上百家华人开办的进口批发店,以服装纺织品为主,也有皮包、小装饰品、眼镜等各类产品。店面一家挨着一家,许多店门口也没有任何店名,只有个号码贴在门上,这些商家的店面一般不大,只有几十平米,稍大的也只有100平米左右。店里货物琳琅满目,摆满了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有些货物在店内摆放不下,就干脆摆放在店外的走廊里。一位专卖中国服装的店主介绍说,这里的中国货大都批给葡萄牙各地零售商家,有些生意好的批发商,一年的营业额就可以达到1千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葡萄牙,华人经营进口批发和小商品零售的生意虽然开始只有几年,但发展非常迅速。据介绍,目前在里斯本、波尔图和北部一些地区,华人批发商共有500家左右,零售商更多达一千多家。由此不但形成了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对葡萄牙相关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今年2月已发生部分华商货物被扣封的事件,在西班牙发生烧鞋事件后,更对当地华商敲响了警钟。
此外,据了解,在里斯本的华人超市主要有3家,营业面积都在100平米左右。在葡萄牙还有几家华人中医诊所、印刷厂和3家旅行社,随着第二代华人的成长,他们在接受当地的高等教育之后开始从事他们的父辈从未涉足的领域,如开办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中介公司等。前面提到的华人婚礼的主角,新郎郭建飞就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
爱国爱乡的华人社团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创业,葡萄牙华人的事业都开始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为了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互助,支援祖国经济建设,积极促进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于1990年,成立了第一个华人社团——“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中国国务院侨办为他们发来贺信表示祝贺,时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的钱伟长也亲自为该会题写了会名。
目前,葡萄牙华侨华人社团共有各类十几个,其中“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1996年由工商企业主组成的“葡萄牙中华工商总会”(该会又下设“百货业协会”和“餐饮业协会”)、由北部华侨华人组成的“葡萄牙华侨华人总会”是3大主要侨团。另外,还有部分根据祖籍地域和行业,以及宗教组成的华人团体。
“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郭永辉先生和“葡萄牙中华工商总会”会长蔡文显先生在接受记者访问时都表示,葡萄牙的华人侨团比较团结,他们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在服务侨胞,支持祖国经济建设,促进中葡友谊和经贸文化往来,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贡献。如不久前,西班牙发生“埃尔切”烧鞋事件,也引起了葡萄牙当地华人社团的密切关注,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法律讲座,邀请葡萄牙政府官员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侨胞们所关心的问题,增强华商的法律观念,做到依法经商,依法纳税,尽可能去避免西班牙事件在葡萄牙的上演。同时,这些侨团还采取主动方式,积极投身和参与当地的社会事务,比如,去年葡萄牙发生森林大火后,旅葡侨团便立即组织华人捐款,以此表达对葡萄牙人民的一份深情厚意,被葡萄牙媒体广为赞颂,传为佳话。今年葡萄牙足球队在欧锦赛取得好成绩时,“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适时组织舞龙舞狮,与葡国人民共庆欢乐时刻,深得当地社会的认可,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但为华人树立了正面的形象,也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有利空间。
随着葡萄牙华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成长,旅葡华人开始越来越多成功的进入主流行业,融入主流社会。但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祖国历史、文化和传承,葡萄牙华人社团大力支持华人子弟的中文教育。在里斯本市就有一所中文学校,校长陈晓红介绍说,华文学校得到了来自华人社团等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使她们更有信心把这所学校越办越好。创办于2001年的这所中文学校,目前共有135个学生,都是从4岁到16岁的华人子弟。游弋于中葡迥然各异两种文化中的华人后代们,随着中葡两国日益加深的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无疑会在不久的将来,充当起沟通与了解的使者和桥梁。(本报记者 赵成)
图片说明(自上而下):
1.矗立在德古河畔的航海家纪念碑,记载着葡萄牙航海家们征服海洋的梦想。纪念碑形状宛如驶向大西洋的古老帆船,立在船头的是当年葡萄牙国王的儿子亨利,他运用太阳星相测定航线,并建造新型帆船,使航海家们的远洋梦想成为可能。站在亨利后面的是达·伽玛,是他发现了欧洲至印度的航线。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则位居第四,手捧一座地球仪。
2.婚礼上,新郎的父亲郭永辉会长向两位新人表达美好祝愿。
3.在里斯本市中心商业大厦内,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货物经由这里批发给商葡萄牙各地的零售商。
4.葡萄牙华侨华人协会部分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