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男友松开手,默默地把我拥得更紧……那夜,风很大很大,天上的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直到太阳冉冉升起。 “毕业以后,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我们分手了。后来,他去了广东,不久我就收到他的来信,信中特别提到那个夜晚。他告诉我,如果说以前的我对你的感情只停留在喜欢你可人的性格和甜甜的笑靥的话,经历了那个晚上,我对你更多了几分敬重,我敬重你的纯真自爱,感谢命运让我认识了你,是你在给了我柔情的同时教会我做人。感谢那个夜晚,是它教我理解,催我成熟。 ”
“数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也交过一些男友,但始终像保护生命一样守护自己的金子。因为我要将它献给最爱我和我最爱的人。我想:要了一个女人‘金子’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付出足够的爱与责任的男人。”
这篇文章在网上一公布,立即引来一片非议声,主要来自男大学生们。一个学生写道:
“实际上不用那么太在意。真正的金子在心中,而不是身上。按你的金子定义,那杜十娘,柳如是,茶花女都成了什么了?可小仲马不还是很痴情吗?陈寅恪不一样写《柳如是别传》吗?”
另一名男生写道:“现实中的女孩子,有的也成了‘铜’或‘铁’了,只要是谈过恋爱的。真正谈过恋爱的,在清华谁也不用装正经。被生理和心理决定了的事情,被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认为正常的事情,不用太那个了吧。我不想说你是性冷淡,可我相信90%像你一样的女孩子是性冷淡。”
第三位同学这样说:“看不懂。难道你和你的男友在山顶的时候你不爱他吗?如果爱他为什么还拒绝他?如果不爱他为什么和他在一起?献给你最爱的人?不懂。这么说你入学时交的男友只是和他逢场作戏了?我倒是觉得没这个必要吧。都什么年代了,如果当时你的确是爱他的,献出金子,献出生命又何妨?男女早就平等了,不要守着传统的贞洁观念不放才好。”
第四位同学则认为:“希望你能找到你真爱的人,不是为了守金子而守金。顺便说一句,肉体的纯洁不等于纯洁,真正的金子在心中。”
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带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
因此,“性与健康”的一位大夫说,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60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