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钢铁利用一条流过厂区的溪流排放酸性污水。(蒋毅坤/摄)
酸性污水从小峙村中流过,污水旁边往往就是民房。(蒋毅坤/摄)
污水流入瓯江,酸性污水经年累月流淌,水底的石头已经成了铁锈红色。(蒋毅坤/摄)
中国经济网丽水11月13日讯(记者李焱 蒋毅坤)“咬定青山不放松,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两句话是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山钢铁)的企业精神写照,但百折不挠的青山精神倘若用在污染方面,其危害则令人咋舌。
“这水排了有十年了,钢铁厂来了就排。”浙江省青田县小峙村的村民指着溪流中流淌的看起来清澈透明的酸性污水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这个水很毒的,洗手都不行。”
“没建厂之前,这条溪水都能直接喝,你现在到上游看看,水还是很好,就是山上下来的山泉水,现在被青山钢铁污染了。”小峙村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中国经济网记者与青田县温溪镇环保分局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在排污现场发现,青山钢铁排出的污水PH值约为2~3,呈酸性。
温溪镇环保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辖区内企业众多,而监察大队人手不足,小峙村周边企业林立,管网复杂,一直没有做雨污分流,他们监管存在相当大难度。
青山特钢原址在浙江省温州市,由于产能落后和重污染,被当地淘汰后,2003年通过青田县政府招商引资进入,总投资5亿元,占地350亩。由于距离小峙村村民住房太近,投产后由于污染噪音等问题一直与村民矛盾不断。
“离我们的房子也就十多米,钢厂的噪音吵得晚上都睡不着,还有它的气味,一般我们都不敢开窗户。”小峙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按照我国《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要求,根据企业产能及近5年的风向和风速,钢铁企业与居民区的最小防护距离不得小于1000米。
作为环评的先决条件,在安全防护距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青山钢铁是如何拿到环评并投入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