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昆维也纳音乐会半场人去楼空

李述鸿:金色大厅与中国面子

中国的演出团体跟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自上个世纪末就干上了..

曾几何时,中国以音乐著称于世?答说不知道。又曾几何时,中国人以热爱音乐扬名?迟疑之余,答说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罢。时值夏季,维也纳爱乐乐团休息,他们的演奏场所,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就成了咱中国人的天下!看看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走马灯一般,来自中国的音乐演出团体,且不说质量好坏,更不讲老少或专业与否,大大小小,从国内蜂拥而至,不开玩笑,当真一窝蜂一窝蜂地没完没了,每场都是免费票子送你看,硬塞到手里简直属常,好在金色大厅不大,一千多座位,主持人几番拜托,讲些漂亮话,强要些面子,观众就来了。听说得票看演出的奥国人,在音乐会后几乎无例外地大喊上当;中国侨民呢?大约视听音乐会为爱国行为,分内的事,还是踊跃,人多热闹嘛,仿佛逢年过节一般,那情景比逢场赶集还沸腾。又不要花钱,进的是金色大厅哩!世界仅此一家,娱(愚)人娱己,乍看还是斯文买卖,长脸哩。

 中国的演出团体跟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自上个世纪末就干上了,到今天,情形越来越火热,以文化交流为名、冒文化产业之名,来这世界最高音乐艺术殿堂演出,已经成了中国人对音乐的终极梦想和全部认识。中间除了少数真正为音乐而来的,不少是打着别的算盘。若说是仅仅为了音乐,显然这个谎扯得太大,说斯文点,文化交流,又无疑是赤裸裸的虚伪。踏实的说法,借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开发我文化产业。国人的眼里,这金色大厅无非大卖场一个,咱有人民币,比欧元还坚挺的人民币,租来金色大厅,玩玩个把晚上,也不过几万欧元,拍成电影录像,回国电视台一播,金色大厅的黄金就不再是神话中的黄金了。这叫生财有道,绝非天方夜谭。

金色大厅的经营,分三种,请来的演出团体不花钱,还得钱;根据合同来的,同音乐厅共同经营,也能够赚钱;第三种就是给金色大厅送钱——有些掉价了,这是在前两种团体休息的空当中,花钱租音乐厅自娱自乐,这是咱中国人来金色大厅的唯一形式。当然这无伤大雅,只要有钱,人人都可以租用金色大厅,这世界最为尊贵的音乐演出场所,两万欧元一个晚上。当然,如果要鲜花,要录像还得另外加钱,但听国内来的人士说,这价格便宜吔。中国游客来维也纳,定要看金色大厅;中国演出团体来维也纳,自然也指望在金色大厅内演出,算是人之常情。中国人真真是太崇拜、太顶礼、太看得起金色大厅了,其间有多少音乐的情缘不敢说,但金色大厅能淘出真的金子还真不是神话。

 在金色大厅做音乐会,那过场也实在不容易。观众素质是个问题除外不说,有时候国内来的音乐会不专业,特别是孩子们组成的乐团,有的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走路都不稳,上台就摔跤,但为了稳住观众,不致于半场时已人去楼空,主持人就不安排剧中休息,强行拉通场,以节约时间,演完所有节目,好给赞助者有个交代,台下的观众累得快招架不住,但主持人视若未见,大耍“中国特色”,根本不理会观众,重要的是演出完整。观众再是百无聊赖也只好忍着,特别是一些奥地利人,修养又好,面皮又薄,总觉得一场音乐会,质量再差,很快就过去了,这点国际面子还是当给的。好,这正中主持人的下怀。中国观众呢?很多也是看在同胞的份上,不离开,坚持到最后。“挣几两银子不容易啊!”中国人,为了银子,从未像今天这么同心同德,众心同归,真是令人感动!为了自己人,舍得一个晚上,虽然心里一直大大抱怨,大喊过分或不像话。个人的面子得了,然而中国的面子呢?中国,祖国在哭泣。

人人都知道,我们花了钱,也赚了很多钱,但另外有一样收获我们可能没看到,那就是是洋人对中国的鄙夷——!一位生活在维也纳的中国音乐资深者看了一场这样的演出后,向我讲述感受时几乎声泪俱下:“如大军似地中国人,顶着音乐艺术的名义,万里迢迢来到古典音乐的圣殿,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明目张胆地干着践踏音乐、扼杀艺术的勾当,当是世界史无前例、闻所未闻的异举!简直是文化大革命的延续!这其中不乏音乐界经年的名流、公认的大师,不顾身家名声,沽名钓誉的同时,对金钱的欲望,其腐臭早已熏染整个音乐艺术世界,从中国到维也纳一路!”不论做音乐,还是纯粹做秀,只要顶了艺术之名,是须得对证艺术良心的。艺术良心?艺术家的良心?陌生的概念啰。在中国今天,艺术家所熟悉的概念是架子,派头,知名度和金钱,其中金钱大写。

个人的银子是挣回来了,演家的面子也可以担回家炫耀一时,但中国的面子呢?快丢光了。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专制时代,也没有中国人以牺牲中国之名义为代价,干如此龌龊的生意事,古时候沿海的中国海盗,也是顶了日本人的名义,自称“倭寇”,行不义之盗举!我们说,世界凡事也讲个伦常道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过去不算久,大家都认识到其恶劣效果,口诛笔伐者不限于精英,但今天似乎人人急于将这“恶劣效果”公诸于世,身体力行地向全世界演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之实质:革文化之命。急于中饱私囊的人却说:“谁管那个。”

为了钱,我们不仅变得世故,变得鄙薄,变得轻佻,变得无耻。政治腐败算什么,文化灵魂的腐朽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厄运。今天,为了钱,我们不惜发扬青楼精神,串演鸨儿角色,能卖都卖个罄尽,却是一个赫然的事实。都晓得一个人有脸皮,也应当知道一个国家有面子,这恐怕是常识。都说自己是中国人,辛苦打拼祖国的文化销售,可凭着这番风致,要让世界尊重文化中国,老实说,恐怕有些难!如果中国人自己不珍惜中国这个名字,这个神圣的名字,当中国人就成了嘲讽,成了恶意的嘲讽。想想看,不是么?

-------------------------------------------------------------------------------

一份冗长的《节目单》2011-08-29 维也纳 里建

钢琴大师刘诗昆金色大厅音乐会有感。

晚,维也纳金色大厅真的是人头攒动、接踵擦肩,旅居维也纳的华人、华侨几乎倾巢而出(按喜欢活动的华人、华侨之比例而言),凡能放下手头伙计的都争先恐后地来到金色大厅,就连其它州府的华侨也来了不少,更有当地居民以盛装款步渡来,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欣赏中国钢琴大师刘诗昆先生的音乐晚会。

本人有幸,与奥地利知名女士杨丽博士共同主持音乐会,兴奋不已。

接到《节目单》匆匆阅看了一遍,心头忽地沉了下去;《节目单》上密密麻麻共四十多个节目,满满好几页,看得我直冒虚汗。于是,赶紧联系杨丽博士,约在金色大厅见面商议主持大事。

在金色大厅的后台,我和杨丽博士见了面。使我欣慰的是杨丽博士也非常紧张,也正要与我商议能否和大师晤谈,削减节目事宜。

见到刘诗昆先生,我们都有一种仰望的感觉;毕竟大师身带气场,虽年事已高,大师仍气宇轩昂,一派大家风范。看见了大师,我便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收音机里听到过刘诗昆的名字。当年,收音机里的女播音员还都是朴素无华之辈,他们将刘诗昆对钢琴艺术的追求和刻苦练习的精神,以及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获得的荣誉,用像阵阵温暖的春风般的语序吹进我仍很幼小的心田。那时,“炒作”这个词还不曾被天下的不齿之徒从字典里翻腾出来,收音机里播音员们对音乐与艺术家们的报道和评论还非常可信,使人牢记难忘。今日再见大师,刘诗昆的风采依旧,自不必多言。

杨丽博士和我毕恭毕敬,陈述了我们的建议,并将欧洲音乐会的一些常识性习俗作了简略说明,希望大师考虑削减部分节目,成全音乐会的完美。

大师认真听完我们的陈述,没说什么,借故离开了。大师的助手代为表达了本次音乐会的宗旨——练兵,非精演。这位来自香港的知名女钢琴和琵琶双乐器表演艺术家对大师的思想有非常精辟的理解,她诠释了刘诗昆对几百名“后来人”的拳拳热爱之心,解释带领他们来维也纳金色大厅搞演出的练兵目的——培养孩子们的勇敢精神,增加他们在训练之外的阅历。

大师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也钦佩。然而,音乐晚会却不承认这些说教和主办方高尚的目的。因为,在维也纳见到的广告里,本次音乐晚会就是刘诗昆大师的独角戏,而非其他(据说,这是刘诗昆大师第一次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根据我们主持节目的经验,如此众多的节目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轮番晒完,同时还要删减中场休息,对报幕时间和上下场时的礼貌之忽略,否则非午夜时分而不能结束。

最后,我们得到的回答是,不但不能削减任何节目,反而还要增加几个。因为,孩子们都交了钱,那些仍在犹豫不决者看见金色大厅浮夸的金色和如云的观众,兴奋地临时决定登台演出,闪亮出镜。

那天晚上,维也纳的华人、华侨们真的给足了大师与两百多刘诗昆子弟们面子。大使馆的高级官员们也捧场到位,金色大厅几乎全部坐满——从来没有过的场面。

杨丽博士和我在无奈之时决定将前三十多个不太重要的节目分成三个小组,十组一报,减轻时间上的压力——已经没有在乎大师名气的任何必要了!即便如此,最后由大师参与的十来个节目,仍然阻挡不了我们的预料——半场不足的结尾。

时间快要到二十二点半了,楼下等待的导游们纷纷上来询问,诉说着不可思议的工作状况和大车司机的抱怨。看看坐满后台地上早已东倒西歪地打着瞌睡的孩子们;金色大厅里观众们接踵而去,半场已空;在我们的《节目单》里,还仍有四五个押轴精彩片断没有施展;就连前来“助战”的美国著名钢琴家也歪坐在凳子上抱怨这无奈的延续——我很茫然。

此刻,刘诗昆大师坐在出场门前,低头无语。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我却感觉到他的坚持是一种被“绑架”的挣扎和气馁。

一般地说,台上的音乐家们都希望“曲终人再散”,而且是热烈地、轻松愉快地散去。没人希望鞠躬讨来半场空,何况是大师。但是,刘诗昆大师就这样做了。在金色大厅,他创出了真正大师级别的另一类奇迹。

其实,在这场游戏中,得益的只有两种人;组委会和孩子们的家长。组委会对交钱这件事情情有独钟,才成全了两百多的孩子来维也纳“镀金”的目的。而家长们在下面拍摄自家娃的演出,回国后,向亲朋好友们展示这“欺骗的魅力”。惟有刘诗昆大师是本次节目的牺牲者,牺牲了他“好汉不提当年勇”的业绩,牺牲了他永葆的晚节风采。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什么事情上都要急功近利,都要以身价的丢失来涤荡高雅的精髓——不能小心,慢点操作吗。

刘诗昆大师完全可以在维也纳连续举办多场演出,每次带上几位他得意的弟子,举办一场场优美高雅又舒适的音乐晚会(也是培养孩子们勇气的机会,也更能历练他们)。为什么非要以这种“百团大战”的乌合来锻炼孩子们在浑浊中淘洗并不净的勇气和阅历呢,刘诗昆大师应该是以某种无法用言语说清的绳索被“绑架”着来糟蹋自己成熟的履历和完美的从前,又非要选择维也纳来实施不可。

不过,我依然尊敬刘诗昆大师。但是,我也必须说清楚,我所尊敬的只是从前的那个对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世界青年钢琴家,他年轻矫健的身影将在我心中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象。

·报纸版面扫描PDF文件:http://www.ouline.com/media/pdf/oushi.pdf

·PDF文件阅读器下载: http://www.cn6.eu/hu/down/View.asp?id=8


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发送到微信朋友圈:

在微信中:发现-扫一扫,即打开该网页,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

给博主|网站
打赏支持
[本日志由 钰龙 于 2011-08-30 07:33 P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yu168.net/blog/trackback.asp?tbID=514
Tags: 刘诗昆 维也纳 音乐会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627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内 容: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