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横跨于多瑙河上那几座风格各异的大桥。在匈牙利人看来,这几座桥如我国的赵州桥、卢沟桥一般,是桥梁建筑艺术的象征。桥,既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更是布达佩斯之魂。
登上多瑙河西岸的盖尔莱特山极目远眺,布达佩斯一目览尽。最引人注目的八座大桥,将分布于东西两岸的布达和佩斯连为一体。一位曾经到北大留过学的中年人给我们当起了义务导游。他指着远方,用汉语深有感触地说:“布达佩斯的桥梁史,就是我们匈牙利民族英勇悲壮的斗争诗。早在十四世纪下半叶的日格蒙德国王时期,匈牙利人就在多瑙河上修建了浮桥。之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浮桥屡遭战祸,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里才开始修建永久性桥梁。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达佩斯的桥梁又遭到法西斯的无情摧毁。”
有这位匈牙利朋友的详细讲解,我们对这八座大桥了解颇深。
塞切尼链子桥,布达佩斯首屈一指的名桥。它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由匈牙利著名政治家兼作家塞切尼·伊斯特万倡议建造的。1849年正式通车。以巨大钢索为骨架、河中有两座石墩做支架的钢结构大桥,全长375米,是十九世纪中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索桥。桥两端各有一对巨大的石狮,是匈牙利著名雕刻家亚诺什的作品。这座桥梁成了布达佩斯的名胜和标志。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后来,匈牙利人民按照原型修复,经历了150多年的石狮,依然雄踞桥头。
如果说链子桥体现了欧洲十九世纪厚重的建筑特点,伊丽莎白桥则反映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风格。该桥原建于1897—1903年,单跨度290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它也在二战中被法西斯炸毁,1964年在旧址重建成,全桥呈白色,寓秀逸于雄伟之中。
伊丽莎白南面两座桥则是自由桥和裴多菲桥。提起这两座桥,人们自然会联想起裴多菲的不朽诗篇。裴多菲桥初建于1933至1937年,同样毁于二战,1950至1952年修复。
在布达佩斯的多瑙河北岸,有一个长2.5公里、形似柳叶的小岛——著名的玛格丽特岛,因十三世纪中叶贝拉四世国王的公主得名,原是皇家公园,目前是布达佩斯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玛格丽特桥和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由法国工程师恩斯特·古安设计。阿尔帕德桥在玛格丽特岛北端,1950年建成,1981年加宽。
这些由众多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桥梁,为布达佩斯平添不少姿色。入夜,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将大桥更是映衬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