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您的位置:首页 > 青田 > 文史综合

丽水古城往事:这里曾经杀声震天也曾是祈福宝地

作者:叶涵 来自:钱江晚报 时间:2010-7-10

 

处州府城图局部,红圈处为此次发掘的行春门遗址(资料图片)

 

    丽水的处州府古城墙,是一处有丰富文化遗存的古迹。两个月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进驻古城墙行春门遗址,为掌握古城墙的地下埋藏和保存状态,对行春门至南明门一带的城墙进行了全面发掘。

    日前,本报记者再次前往丽水探访。经过近两月的发掘,目前行春门遗址考古发掘已进入尾声阶段。考古队在行春门至南明门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石弹、箭簇以及生活瓷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也揭开行春门“多重身份”的秘密。

    石弹箭镞揭开烽火硝烟

    据记载,现存的处州府古城墙修建于元代初期,至今已经有七八百年历史。然而,处州府古城墙建成后,大多数时间非但没有起到“保城安民”的作用,反而一直在无休止的战争中屡次被破坏又屡次被修补。不过,在此次考古发掘以前,有关于处州城墙经历的战争只停留在书面记载上,并没有实物证明。不过这两个月来,考古队员在城墙遗址中发掘出了不计其数的石弹与箭簇,从实物上证实了在古城墙所经历的烽火硝烟。

    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主任郑嘉励向记者介绍,处州城墙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事是在元末。当时,处州府是蒙古统治在浙江境内的最后一个据点,而著名的“浙东四先生”中的三位(分别是青田的刘基、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此时都在处州的达鲁花赤(相当于知府)石抹宜孙手下做官,听到朱元璋军队攻打处州的消息,决定起兵反元。于是处州城内发生了一场生死大战,最后以石抹宜孙的战死而告终。

    而到了明代,处州并没有迎来安宁的日子。由于处州是明代最重要的银矿开采地之一,明朝政府对银矿的课税非常重,因此官逼民反的矿工起事时有发生。起事的矿工经常兵临城下,与守城官兵展开对垒,这样的战事贯穿了整个明代的处州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叶宗留矿工起事”。

    可惜的是,由于石弹、箭簇等攻城武器在古代各朝的变化不大,因此无法根据这次出土的物件确定其具体年代,更无法推测它们是哪一场战争所留下的。

 

 

出土的元代香炉及瓷器碎片

 

    元代香炉诉说繁华岁月

    此次发掘中,考古队员竟然在行春门遗址中发现了一具品相完好的元代香炉。考古队员对记者表示这具元代香炉是龙泉窑中的上品,在当时应该是上层社会的用物。而这具品相完好的元代香炉和众多瓷器碎片的出土,印证了行春门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是一处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

    现在,丽水市里的老人们都还对这样的景象留些许记忆:在清代的时候,行春门外不远处有白衣丞相庙,庙后有观音阁,还有行春桥、行春坛。立春这天,知府、知县等官吏都要坐轿到此迎春。农历三月初三,群众要抬太保老爷神像来此迎春。出城五里有厦河村,是重要的船码头。溯江而上的不少货船都会在此停泊,货物经此中转由陆路运往各地。

    考古人员表示,这样的景象其实在清同治年间的《丽水县志》里也有很明确的记载:立春日,俗称“新春日”,旧时官吏迎春于行春门外,祭祀礼神。

    而行春门遗址里出土的大量生活瓷器碎片,正是这种繁华的实物映照。“等这些瓷器碎片都修复好后,行春门的古时生活景象也将会进一步清晰起来”,考古队员表示。

    据悉,此次行春门遗址发掘结束后,行春门至南明门一带将建成仿古文化街区,成为具有丽水特色的文化休闲场所,行春门在古时的热闹景象有望再现。

 

 

目前残存的行春门城墙

 

    六座城门为何仅存两座

    很多“老丽水”都知道,古代处州府有六座城门,分别称为望京、岩泉、行春、南明、括苍、通惠六门。但如今,除了保存比较完整的南明门以及这次进行发掘的行春门外,其他部分的城墙都已消失了。这也带出一个疑问:丽水的古城墙是如何“消失”的呢?

    郑嘉励首先分析了南明门及行春门遗址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行春门是处州府的东门,它和南明门一道都朝着瓯江,担负的抗洪、军事压力都比较大。因此,历代这两处城门的修缮都做得比较好。”

    “正是因为要兼顾军事和防洪两大功能,因此行春门和南明门修建的材料和其他城门是不一样的,其他城门使用的是城墙砖,而这两座城门使用的是更加坚固的岩石块,而且都修建有瓮城。”在他看来,用岩石块建造的南明门与行春门,因为比其他城门更坚固,最后才得以幸免于难。

    那么其余的城门及城墙呢?考古人员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推断:“处州的城墙因为战事多,所以修得是比较坚固的。但民国以后,由于城墙失去了军事防御功能,也没有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处州古城墙1988年被公布为丽水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居民觉得这些墙砖的质量很好,因此自己造房子的时候,就把城墙的砖敲下来盖自己的房子。这样的情况一直从民国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此外大跃进时期,由于城墙砖是当时丽水城内能够找到用来砌高炉的最好材料,城墙也被‘吃’掉了大半。”

    除此之外,因为开筑公路及建设其它公共设施,也给处州古城墙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读新闻知历史

    处州


    浙江省丽水市的古称,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这个名称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     

    “浙东四先生”

    指元末明初浙江青田的刘基、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还有浦江的宋濂。他们才学超群,相互之间交谊极深。朱元璋打下浙东后,把刘基与宋濂、章溢、叶琛一起召往身边。四人并称“浙东四先生”。    

    达鲁花赤

    蒙古语“镇守者”的音译,元朝的职官名,汉译“宣差”。元代汉人不能任正职,朝廷各部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基本上由蒙古人充任。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以保障蒙古大汗和贵族的统治。

责任编辑:钰龙 文章页数:第[1]页 
 ○ 新闻评论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保留你的昵称)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本页手机二维码↓

①手机/平板扫描打开即可
阅读本文。②在微信中:发现→扫一
扫,打开,点击右上角的 ... 可将
本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级分类列表
青田风光
青田赖姓
文史综合
青田名人
青田华侨
站内文章搜索





本类阅读排行
·青田徐氏龙游寻根 “三十六都...
·被神化的刘伯温
·《施耐庵传奇》之石门苦读
·1935年拍摄的刘基故里照片
·青田鹤城古街古巷古居与传说(...
·青田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
·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青田街
·青田鹤城古街古巷古居与传说
·沙巷-拼接而成的记忆
·老照片 - 百年温州
贊賞鈺龍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