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您的位置:首页 > 青田 > 文史综合

铁店巷:似水流年下的风华

作者:杜森妙 来自:欧华热线 时间:2011-3-6

    古老的打铁铺早已不在,几经变迁,那一段历史只浓缩成“铁店巷”三个字。
 
  循着后街一路探询,“铁店巷”的标志终于出现在了眼前。这个古老的巷名似乎也如同眼前这块陈旧的牌子一般,隐匿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只在附近这一带人的认知里呼吸着。

  铁店巷长约150米,宽约3米,站在巷口,往里一望就是一折,一时看不到尽头。旅台乡亲詹海峰先生告诉笔者,早在宋朝时期,铁店巷口就已有一两家打铁铺,为当时的居民打制一些农具等,铁店巷的名称也由来于此,历史悠久。尽管之后朝代更替,铁店巷的名称一直传承了下来。据县志记载,1952年底,美术文艺家王为纲先生和其他同道中人在这里建立青田鹤城镇石刻小组,并于1953年在此举办了第一次 “青田石雕展览”。此外,1960年5月,铁店巷还成立了浙江省青田工艺美术学校,只是该校于1961年便停办了。

  既有如此繁多的往事,想来曾经这里也是几度喧哗了。如今历史演绎,繁华变迁,铁店巷留下的是一副清悠闲适的生活本态。

  文/杜森妙 图/张永益

  一半古老   一半时髦

  走进巷口,传来的不再是曾经打铁时重重的铁器声,这里已经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居民区。因此,一接近小巷,窜入眼球的是一群家鸡。它们只是安静地彼此相伴着,不时地去专为它们准备的菜盆里吃点小食。阴雨时节里,小巷像它们一般沉默,一般安逸,只是坦诚地把两边的建筑,以及穿梭于时空的视觉与气息随着一路的漫步缓缓展开在行人面前。

  不出几步,你便会惊讶地发现,这里似乎珍藏着两个不同版本的过往。一边是低矮的折窗、斑驳的门墙,让那些或独立或成片的建筑看起来有着无尽的沧桑。虚掩着的旧式门也让人不由地想象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泛黄而神奇的故事。而另一边则是较现代的防盗门、百叶窗,使它们较之前面的建筑显得多了份时髦和朝气,少了些年纪和经历。据一位住在该巷的居民介绍,铁店巷里确实有不少房子建于民国时期,距今都有近百年历史了,可谓老古董。而其他那些零零散散的建筑则大多在近二三十年间重建或者修缮过。虽然算不上新式建筑,但相较而言确实也跟那些老屋隔开了半个世纪的光阴,亦不可谓之不新。

  但也正是这样古老里跳跃着新时代的脉搏,才说明我们的铁店巷与这个社会真实地在联动着。一位住在改装过的房子里的陈阿姨,对于铁店巷如此交叉式的建筑风貌如是说。

  一半公房    一半私所

  据调查统计,铁店巷如今共居住着120多人。在与其中不少人的对谈中,存在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总是抢先告诉你他们住的是公房还是私所。原来,在这条长长的巷子里,不仅存在着新旧的差异,而且还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房子公有私有的大众话题。

  所谓的公房,归属于政府,住户只需支付小额的租金便可长期在此居住。每每询问,铁店巷里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处建筑。那处建筑由几栋楼组成,楼层参差不齐,门前有一棵大树,在冬季的萧条里,几乎是整条巷子生命力的重心。据老居民介绍,这里是铁店巷最大的公房,里面曾安置了当时从西门外搬迁而来的最早一批人,因此也被称为称民房。而离该建筑往北行个十来步,也是此巷内较为重要的公房,由50年代的派出所所在地变迁而来。如今这里已不再是纯粹的公房,而是独门独户,部分归公,部分归私。门上方的五星标志在时光的风化中已经不再清晰,却仍旧无言地透露着它的权威与庄重。

  为何这里存在着如此多的公房?推开历史的尘埃,在五六十年代,也就是解放初期,这里是县内不少单位的职工宿舍。据一位退休在家的刘姓老人回忆,原来这条巷子里住着很多县成衣社里的职工,还有一些公房住户则来自当年的百货公司、五金行等单位。她自己现在所居住的就是在70年代已经倒闭的饮服公司留下的公房。据她介绍,到了七八十年代,上述单位有不少在时代的变迁中消失了,公房有的变成了私人的,有的依旧还是公房,安顿着以前的老员工。

  即使是这样的界定,但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并没有对生活产生本质的影响,它也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了一种全民可以共同承载的标志与记忆留存了下来。如同那些隐藏在巷子深处零散而繁多的私人住所一般,成为铁店巷众多过去的光景里散发的光亮之一。

  现如今,巷子里人来人往,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住户。其中不乏一些久居此地的老人家,也有不少搬迁而来的新居民,无论传承或更替,公私房的话题却始终在继续着。

  一半留恋   一半求变

  有人有建筑的地方,一定有生活。铁店巷也不例外。深邃的小巷,远离市井生气的打扰,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推开“吱吱”作响的门,穿梭过一个个窄小的通道,终得窥见这里披着神秘面纱的平凡生活。这里似乎住着很多独居老人,几方小小的屋子里,总有一两个老人。或者一人坐在屋内烘火取暖,翻着日历细数生活;或者站在屋外望着某处,与经过的邻居点头微笑,顺便还扯上几句家长里短。聊起铁店巷,他们总是温和质朴地笑笑,一直称赞。“南边就是大街,北边就是后街,想出去走走很方便,买点东西也方便。这样的生活不就很好了嘛!”如今已经94岁的刘娟最简单的肯定,得到了身边一批人的支持。刘娟的女儿几度想将其接至自己在别墅小区的新家,都被她拒绝了。问其原因,她只是淡淡地回应:住惯了,这里朋友多,呆着安心。或许这也是为何这古老的深巷里住着这么多花甲老人的原因吧。

  当然,对于巷子里略显落后的生活条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样乐观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年轻一代而言。有人抱怨下雨天巷子里总积水,不方便行走;有人对整个巷子只有一个公厕深有意见;也有人一心盼望着某一天旧城改造的脚步会来到这,给这条历史悠久的巷子一次变革的生机。

  到底留存才是真实的仰望,或者改革才是本质的发展?于铁店巷这样一条经历了似水流年几多春秋的历史产物来说,追问已是无言。它本身积淀的一切都已让它足够成为青田这片土地上弥足珍贵的风华。

责任编辑:钰龙 文章页数:第[1]页 
 ○ 新闻评论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保留你的昵称)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本页手机二维码↓

①手机/平板扫描打开即可
阅读本文。②在微信中:发现→扫一
扫,打开,点击右上角的 ... 可将
本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级分类列表
青田风光
文史综合
青田名人
青田华侨
站内文章搜索





本类阅读排行
·青田徐氏龙游寻根 “三十六都...
·被神化的刘伯温
·1935年拍摄的刘基故里照片
·青田鹤城古街古巷古居与传说(...
·青田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
·青田鹤城古街古巷古居与传说
·沙巷-拼接而成的记忆
·老照片 - 百年温州
·会元巷:盛名下的朴素面纱
·端午节插菖蒲剑的传说
贊賞鈺龍網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