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传说”,是民间人民群众以历史刘基为依托,寄寓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创造的民间文学作品。
“刘伯温传说”分布的核心地——文成县,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刘文成公”伯温的故乡,位于浙江省飞云江上游南部,1946年由瑞安、泰顺、青田三县的边区析置,县名即由刘基的谥号“文成”而来,隶属温州市。刘基故居、刘基墓和诚意伯庙均处境内。
“刘伯温传说”有以下特征:传承久远。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地域广泛。密集瓯越、盛传浙东,辐射全国,远播海外;数量众多。单在瓯越文化区流传的“刘伯温传说”即达100来篇;内容丰富。涉及风俗、物产、人物、地名等各方面,几乎涵盖民间文学涉猎的所有领域;形式多样。除口耳相传外,还有曲艺、戏剧等传承形式。
“刘伯温传说”的重要价值在于:认知价值。“刘伯温传说”中的智慧故事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故事是长期以来广大民众集体的结晶,对后人起着智慧教科书作用。教化价值。传说中的刘伯温,是传统道德的典范。他的道德品质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对现实仍有教化作用。文学价值。以它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门类齐全,流布甚广,在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借鉴其创作方法,探索其创作规律,对繁荣现代文艺具有重要意义;史学价值。传说中隐含着某些历史的因素,为我们提供历史刘基的某些线索,能弥补正史对刘基记载的不足;民众心灵史价值。刘伯温传说大多数是诚为虚构的,但寄寓了民众真实的心灵,反映了民众的整个心灵世界。
“刘伯温传说”传达了浙南地域人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挖掘其中的高尚道德和人文思想,并用之来教育和感染民众,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将起到积极意义。
“刘伯温传说”在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的申报成功,将达到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认知、教化、文学、史学、民众心灵史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并用之来教育和感染民众,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基 字伯温(1311—1375),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终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文家。晚号犁眉公,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基幼颖异超群,二十三岁(1333年)举进士。官江西高安县丞,有廉直声,后弃官归。明太祖定括苍,聘至金陵(南京),陈时务十八策,建礼贤馆处之。佐太祖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北代中原,构成帝业。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为胡惟庸所构陷,忧愤卒。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在历史上其与姜子牙、诸葛亮并称“三大军师”,史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伟人。刘基在军事上辅佐朱元璋统一天下,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在文学上著作颇丰,有《诚意伯文集》20卷问世,其中尤以兵书《百战奇略》和寓言散文故事集《郁离子》最为著名。
|